AI大战伊始

AI大战伊始插图

Morketing

AI大战伊始插图1

2023年03月29日 22:05:35 来自北京

3人参与2评论
AI大战伊始插图2

文 | Innocent Roland

从ChatGPT爆红网络开始,海内外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似乎都找到了自己内卷的新方向,很多企业开始逐渐从元宇宙这个概念中抽身离开,加入这场刚刚开启的AI大战当中。

任何新兴技术都像一个奇点,充满无限可能、无限想象。你永远无法想到它将以怎样的姿态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事实上,AI几乎是最符合这种说法的技术了,21世纪前,AI大爆炸这一概念,似乎还是科幻小说家杞人忧天的幻想,出现在各种赛博朋克的世界观里充当最后的幕后黑手。

但自2022年11月30日上线以来,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各种表现,堪称十分惊艳。人们对于AI的担忧似乎重新浮出水面,人们在担忧自己的工作是不是会被AI替代的同时,各家大型企业几乎马不停蹄的开始追加对AI领域研究的投入,而对于AI这一概念的热潮,似乎比起去年最热门的“元宇宙概念”还要火热几分。

AI大战伊始插图3

连夜扛着火车加入战斗

AI战争急速加码

这场AI战争的强度之大,甚至远超元宇宙当时的局势。回看元宇宙概念兴起之时,虽然市场一片哗然,热度也同样居高不下,但除了Facebook高调宣布All in元宇宙,甚至直接把公司名称改成了Meta之外,其他海内外大型科技企业在对元宇宙的态度上都显得有些暧昧不清,除了那些在这一领域已经有所投入的企业之外,大多数企业的态度都没有Meta来的积极和坚决。

AI大战伊始插图4

到了生成式AI这边,局势几乎一反常态,事实上对自动生成文章和图像AI的投资早就开始活跃,除了最具代表性的被微软投入巨资的OpenAI公司之外,很多初创企业成功获得巨额融资。根据预估,2023年时全球生成式AI企业的估值达到总计约480亿美元,在2年里增至6倍。根据,荷兰调查公司Dealroom的数据显示,2022年对生成式AI企业的投资额在全球达到21亿美元,相比2020年猛增至10倍。

随着ChatGPT的爆火,这一局势会进一步加剧,甚至在人才方面也是如此,一批OpenAI的前员工,正在以一种醒目的方式,出现在Twitter和硅谷报道中。这些在过去5年里因为各种原因离开OpenAI,各自开辟AI创业项目的中高层管理们,被各家媒体贴上了一个极为有趣的标签——OpenAI Mafia(Mafia原意为黑手党,可以衍生为某种看不见的规则的制定者)。

AI大战伊始插图5

事实上,Mafia这一词汇并不是第一次被套用在某个团体上,上一次媒体使用这个词汇的时候大约是在20年前的硅谷,媒体也曾使用这个词汇来称呼那些从PayPal离职后创业的中高层管理们,即所谓的“PayPal Mafia”。

而随着时间的发展,PayPal Mafia似乎也没有辜负媒体们的期望,被归类在PayPal Mafia的成员确实在后续发展出了Tesla、Youtube、Linkdin、Yelp、Yammer等一批巨头,且这一故事也为马斯克、霍夫曼、彼得·蒂尔等人的硅谷传奇镶上了神秘的戏剧色彩。

20年过去了,这一名号再次被加注在新的群体上,显然AI帝国的雏形刚刚展现峥嵘,媒体们就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看这些人再度改变世界。美国的VC们,已经将10亿美元输送到OpenAI黑帮这群“潜在股”身上,美媒不吝美言地将这个群体称为“我们见过发展最快的创始人群体”。

显然,在硅谷的投资者们看来,接下来的剧本已经注定,VC已经迫不及待,人才已经初步就位,AI争夺战的俨然已成席卷之势,谁也没法阻拦。

于是大型科技公司也开始顺势加入战局,除了微软押注成功的ChatGpt之外,美国图片和短视频社交应用Snapchat(又称Snap、色拉布)在官网发布公告称,公司将推出基于Open AI公司最新GPT技术的聊天机器人My AI,并先向付费订阅用户开放。与此同时,Meta突然公布了一款全新的AI大型语言模型LLaMA,宣称可帮助研究人员降低生成式AI工具可能带来的“偏见、有毒评论、产生错误信息的可能性”等问题。

当然除了这两家直接完成应用的企业之外,海外大多数科技公司都或多或少的加入战局。

国内也是如此,百度宣布将在今年3月完成类似ChatGPT的项目“文心一言”的内部测试。据悉,该产品是基于百度文心大模型ERNIE打造,具备跨模态、跨语言的深度语义理解与生成能力。在百度官宣推出该产品之后,已有集度、岚图、红旗、长城、东风日产、爱驰、零跑、吉利汽车、海马汽车等近10家车企加入文心一言的朋友圈。

同时,有消息传出,腾讯表态正在有序推进ChatGPT和AIGC相关方向的专项研究。此外,华为、京东、网易有道、小米等众多互联网公司也表示涉足ChatGPT。

Google的迟缓,背后是巨大的成本

事实上,在这场ChatGPT掀起的AI革命中,受到最大影响的可能就是Google,在很多人看来ChatGPT的模式似乎就是奔着取代Google这种传统搜索模式来的,但与之相反的则是,Google的反应似乎一直显得有些“慢半拍”。

这边先是Snapchat在几个月时间内上线新应用,另一边是微软在年初宣布向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创造者OpenAI投资数十亿美元,以及微软推出其ChatGPT版新Bing搜索引擎。直到大家纷纷有所动静后,Google才宣布基于其大型语言LaMDA推出了类似对话式AI应用程序Bard。

作为最有可能的直接“受害者”,Google似乎在AI这一投入了大量资金的领域中表现得有些不温不火。既没有着急上线的新项目,也没有公布新的计划,更别说像微软一样豪掷十亿美元的经费,仿佛Google一夜之间患上了大公司病,变成了一个拖着笨重躯体的迟缓大象,连转身都显得有些困难。

事实真的如此吗?

显然并不是,Google之所以显得反应有些迟钝则主要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ChatGPT带来的这种对话搜索模式究竟有多高的成功率谁也不知道,这种赌一把的思考,对于微软旗下的必应而言很有诱惑力,毕竟只要做的够好就能看到实打实的用户增长。但对于本就是世界最大的搜索引擎的Google而言,即使做好也只能维持现状,那么要不要投入如此巨大的资金进行一场结果未知的豪赌就成了一个需要纠结很久的问题了。

其二,之所以Google会如此纠结,原因也很简单就是这种新的搜索方式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事实上,大量的VC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几乎都是千万美元起步的大手笔,这主要是因为除了AI领域本身巨大的热度和未来的可能性之外,最为关键的因素还是是其巨大的研发成本,根据外媒采访到 Alphabet 董事长 John Hennessy 和多位分析师得出的结论来看:「与人工智能进行大型语言模型对话搜索的成本可能是标准关键字搜索的 10 倍以上。」这可能意味着「数十亿美元的额外成本」。

具体来看, 它们根据硬件成本进行推算,认为语言模型单次对话成本可能是 1.42 美分。Open AI 曾公开表示 ChatGPT 的单次对话成本在几美分,也在侧面隐隐验证了这个数据——就算不精确,那也很接近。

作为对比,财报中 Google.com 和App 的单次搜索成本大概是 1.06 美分,同时创造出来的单次搜索收入则约为 1.61 美分。相当于用户搜索一次,Google 就能赚 0.55 美分。

AI大战伊始插图6

这就意味着如果Google转化成对话搜索模式,Google的搜索利润就几乎只有过去的20%,即使随着时间推移边际效应确实能够带来更低的成本,对比此前搜索的利润而言,Google依旧是在割肉,只是割的肉可能比起初期阶段更少罢了。

微软虽然果决

AI的盈利能力还是个问号

而这又引出一个新问题,作为搜索最大的大头,Google现如今显然有些被动应战的意思,那么AI到底能不能真正的成为一种解决方案,或者说为公司带来足够的利润呢?

不可否认的是,大型语言模型已经在生成创意文本、解决数学问题、预测蛋白质结构、回答阅读理解问题等方面展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如今ChatGPT的发布使得其在消费级应用市场中爆发。

但商业最终还要回答一个终极问题,就是AI到底能不能赚钱。谈及这个问题就要回到最初的古早互联网思维中去——赢家通吃?

事实上,如果真的完全按照古早互联网的思维来看待这个问题,只要赢得了市场竞争、累积了大量的用户,再加上最终显现的边际效应,最终胜者必然会获得足够的收益和回报。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也终于逐渐意识到,烧钱从来不是万能灵药,尤其是各种无法盈利的例子摆在眼前的时候,共享出行市场打败老对手,迎来新对手,亏损依旧是难以解决的问题。流媒体市场的龙头平台爱奇艺探索多年,今年才盈利了一整年。有没有打败对手或许没那么重要,产品本身的赚钱能力更重要。

AI大战伊始插图7

于是肉眼可见的是尚在测试中的Bing也尝试在对话搜索这一项目中加入广告,在产品尚未正式上线前就希望吸引更多广告商的注意力。微软的一位广告高管也证实了这个说法,微软在上周与一家大型广告公司的会议上表示计划在搜索结果的回复中提供链接。一位与会的媒体机构人员表示,微软可能会把广告链接放在 AI 聊天对话的底部。

其实在能否盈利这件事上,Google已经成为了先行者,Google Assistant 上线已经 7 年了,但即便是「全球最大的广告公司」Google 也无法将其商业化。而改变成对话形式的搜索,盈利是否真的能改善呢?

显然,答案还是个未知数。唯一确认的只有微软的 CEO 所说的那句:「从此刻开始,搜索的毛利率将永远、不可逆的进入下降轨道。」

如此艰难的道路

为何企业还要前赴后继

实际上,ChatGPT的真实难点还远不止于此,在功能性上的表现失常也是常态,随意乱编资料或是凭空捏造一些内容可以算的上是ChatGPT的拿手好戏。

当然即便面对这么多的问题,为什么大厂似乎还表现得前赴后继,其原因也相当简单——对于业务的提升和对公司品牌形象的影响实在是过于巨大了例如2月7日,微软推出ChatGPT技术支持的新版Bing( 必应 )和浏览器Edge,升级后,用户可以直接提出问题,搜索引擎生成答案,新版Bing宣布上线的48小时内,已经有超过100万名用户申请加入,这使得bing下载量飙升,一度登上AppStore免费榜的第十名。

AI大战伊始插图8

更何况现如今如果凑一凑这份热闹,带来的直接股价提升更是难以忽视的部分,例如被称为“美版头条”的数字媒体公司BuzzFeed,近日宣布将使用ChatGPT辅助制作网站内容,消息发出后股价三天内暴涨300%,成交量超过4.38亿股。

于是,此时的大厂开始纷纷加入这场争夺赛之中,也颇有几分被过些的意味在其中,毕竟在过去很多时间里对于大型科技公司而言,通过各种高精尖技术刷存在感本就是公关传播中的必要部分,但随着ChatGPT的爆火出圈,大多数C端用户开始第一次直观的意识到AI的意义,自然大厂自然只能加入这场战斗当中。

同时更进一步来说,ChatGPT确实有充足的想想空间,无论是在后续被应用在智能客服领域还是搜索引擎中确实有被应用的可能性,更何况,只要与ChatGPT技术沾点边,就赚一波快钱。哪怕沾不上边,只要敢“硬蹭”,股价就敢起飞。

一个能像元宇宙一样带动股价,相比元宇宙又有明确的应用场景的产品,且相比应用条件尚不成熟的元宇宙而言,ChatGPT确实是一款可以被随时应用的产品,即使较之公众对ChatGPT的容错率极高,带有极强娱乐色彩的传播轨迹而言,大厂的AI工具一旦表现失常,都将成为一场公关危机,各家大厂也不敢不去赌一把,毕竟这是有可能改变搜索格局的产品。这也是为何虽然Google最终也参与到这场会让自己利润腰斩的AI争斗中来的关键原因。

结语

说到最后,类似ChatGPT的项目,大型企业对AI的投入事实上只能说刚刚开始,或者更近一步来看,如果微软真的能够通过语言逻辑AI或者其他的AIGC项目获得真实的收益,这场关于AI的军备竞赛只会更加疯狂。

毕竟无论概念炒的有多火热,ChatGPT也有可能成为被月抛的网红娱乐项目,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大厂都需要更多的时间等待子弹再飞一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壤金网-新型科创共同体、科技创新策源地孵化生态圈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gjin.com/2388.html

作者: 壤金网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6375991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9341275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