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是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战略产业,是国家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华龙一号总设计师、中核集团副总工程师邢继此前表示,“华龙一号”是我国基于三十余年核电研发、设计、建设和运行经验,自主研发并成功建设的先进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在设计、设备、燃料、软件、建造、运行维护等领域均具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
此次完成交付的卡拉奇K-2/K-3机组是巴基斯坦规模最大的核电站,也是巴基斯坦首个单机组百万千瓦级电力工程。该工程由中核集团中国中原对外工程有限公司总承包。
2021年5月20日,K-2机组正式进入商业运行。2022年4月18日,K-3机组成功通过临时验收。卡拉奇K-2/K-3机组建成投产后,当地停电频次和时长大幅缩减。两台机组每年能为当地提供清洁电力近200亿度,满足当地200万人口的年度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详情
中核集团华龙一号海外首个工程——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2、3号机组 王进杰摄
投资达500亿,华龙一号将出口阿根廷
2022年2月1日,中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再传喜讯:阿根廷核电公司与中核集团以及中核集团中国中原、中国中原阿根廷分公司正式签署阿根廷阿图查三号核电站项目设计采购和施工合同。这是中阿核能合作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双方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助力实现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携手打造核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举措。
另据阿根廷核电公司披露的消息,阿图查三号核电站预计投资总额80亿美元(约508.84亿元人民币),将创造7000多个工作岗位。>>详情
签约仪式。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中核集团”
采用世界最高安全要求和最新技术标准
安全性,是三代核电与二代核电最显著的区别之一。与二代核电主要采用能动安全系统不同,华龙一号首次自主研发应用非能动安全系统,形成了“能动+非能动”双重安全系统,其特点是能够在不依赖外部能源驱动的情况下,仅靠自然循环、重力等方式确保核电站稳定,为核电站念起安全“紧箍咒”,打造核电站安全“双保险”。>>详情
“安全是核电的生命线。”邢继说,“我们给它设计了双层安全壳,安全壳的用料和结构都是现有核电技术里的最高级别,可以抵御大型飞机的撞击。让它可以抵御17级台风、9级地震的强度。”
“可以这么说,针对‘华龙一号’防御能力的每一个环节,我们都做了冗余设计,给它配备了世界上最坚固的盾牌。”邢继总结道。
三代核电站建有三道安全屏障:燃料组件,一回路的压力边界,还有反应堆的安全壳。在任何事故情况下,只要这三道安全屏障有一道是保持完整的,就不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详情
图片来源:中核集团
“华龙一号”已实现批量化建设
“华龙一号”采用177组燃料组件堆芯,让单台机组装机容量高达116.1万千瓦。“心肌更发达,功率也更高。”福清核电副总工程师周赛军打比方说,这是“华龙一号”的“独门秘籍”——堆芯数量的增加不但提升了功率,也带来了单个组件负荷的减轻,安全度随之进一步提升。
同时,按目前市场情况测算,每台“华龙一号”机组全寿命期内在国内创造产值将超过2000亿人民币,并提供超过15万个就业岗位。另外,每出口一台“华龙一号”机组,将为我国带动相关机电产品和材料出口近200亿元。
目前,通过“华龙一号”示范性工程的建设,我国核电建造队伍已全面掌握了自主建造三代核电站的核心技术和建设经验,目前已形成每年8至10台套批量化三代核电主设备制造及电站建设能力。>>详情
“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在工作一线。图片来源:中核集团
技术创新带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升级
“华龙一号”涉及5300多家设备供货厂家,分布全国各地,各项组件共计6万多台套设备,所有核心设备实现国产,设备国产率达到88%以上。一大批核电装备和零部件生产企业伴随“华龙一号”迅速成长,形成了哈尔滨电气、东方电气、上海电气等国企为主导的三代核电装备供应链。
从2015年5月7日正式落地福清,到2021年1月30日投入商业运行,相较国外同类工程,“华龙一号”首堆机组成本降低了20%—30%。“这让‘华龙一号’成为当前核电市场上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电机型之一。”赵皓告诉记者,在巴基斯坦卡拉奇,2台“华龙一号”机组顺利推进,智利等国也纷纷提出了项目引进的合作意愿。
“与高铁一样,‘华龙一号’是中国装备制造‘走出去’的亮丽名片。”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利根表示。>>详情